然而,丁磊先生決定碰一碰微信,以示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,他不僅僅是在喝葡萄酒和養(yǎng)豬。
易信,這個由網易和中國電信昨天聯(lián)手發(fā)布的即時通信平臺,這是全球首次電信運營商與互聯(lián)網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并合作打造移動即時通訊社交產品,標志著電信運營商和互聯(lián)網公司進入移動即時通訊產品聯(lián)合開發(fā)運營和資本合作的新階段。因為有了互聯(lián)網加運營商的出身,顯然比應用商店里那些已經被微信“KO”的IM(即時通訊)產品,更具備成為挑戰(zhàn)者的實力。
作為一個后來者,易信是否有資格和擁眾3億的微信“青梅煮酒論英雄”,尚且不論。不過,吃多了肯德基,偶爾吃個德克士,你不能攔著吧?
易信1.0表現(xiàn)可圈可點
免費短信、電話留言能否成利器
“易信”,中規(guī)中矩,卻也言簡意賅。網易和電信,一家一半。其實,早些時候,我聽到的版本更為小清新,據(jù)說叫“叮叮”。像是丁磊的昵稱,噱頭更足。
不論如何,網友們還是圖實惠的,這點丁磊自然是懂的。所以,要抗擊對手,首要的利器是堅持免費。
通過易信,你可以跨運營商發(fā)免費短信,可以免費向手機或固話發(fā)電話留言,再加上中國電信對天翼用戶的大幅流量支持。很勁爆,不是嗎?
昨天下午3點多,我急吼吼、興沖沖地用易信給好幾位好友發(fā)去免費短信,其中包括移動、聯(lián)通和電信用戶。只可惜,至今五六個小時過去了,全部石沉大海,沒有人收到(PS:本人是移動號碼)。
不過,有使用聯(lián)通號碼的朋友說,他在昨天上午10點多,用易信給老婆發(fā)了免費短信,給同事發(fā)了語言留言,統(tǒng)統(tǒng)成功了,所以一下子招攬了好些人加入易信。
莫非是“人品問題”?或是下午用此項功能的人多了,服務器跟不上了?
吐完槽,再回頭來看易信,其實還是可圈可點的。至少,目前不少功能是微信不具備的。
比如,基于網易云音樂平臺,易信的音樂分享功能十分人性化。不需要安裝任何第三方音樂APP,只要在易信中點擊音樂、搜索,就可以給聊天的朋友點一首歌。而對方只要輕輕一點,便能實現(xiàn)在線播放,免去了頁面間跳轉的許多繁雜操作。
同時,易信還可以語音識別找到好友。在界面通過下拉,念出對方姓名,就能識別出想要聊天的人。我試了一下,這招還蠻靈的。
另外,作為一款主攻年輕女性用戶的產品,易信一上手就推出6款免費表情貼圖,品質還都挺高。對此,微信的付費表情商店,多少有些尷尬了。
更有“巧合”的是,昨晚,微信突發(fā)故障,部分用戶登錄不上了。昨晚11點多,“騰訊微信團隊”在新浪微博表示:“由于機房的網絡設備出現(xiàn)故障,部分微信用戶的信息收發(fā)和登錄可能會受到影響。目前我們正在緊急搶修中,非常抱歉給大家?guī)淼牟槐悖?rdquo;
中國電信占了七成股份 丁磊握著易信操盤權
其實,這并非是網易第一次涉足即時通信領域。
早在2002年前后,一款能免費收發(fā)短信的IM軟件曾短暫流行,那就是網易泡泡。網易泡泡的核心亮點,就是可通過PC客戶端直接向好友手機發(fā)送免費短信。
然而,網民的饑渴,以及對免費午餐的過分依賴,卻超出了網易的預期。此后,盡管網易試圖采用積分換短信的方式對免費短信的發(fā)送數(shù)量進行限制,但其服務器還是不堪重負,上午發(fā)的短信可能夜里才到。火了一陣子后,這款軟件迅速被用戶遺忘。
然而,微信的成功,顯然讓丁磊對即時通信再度有了期待。
據(jù)透露,在電信和網易合資成立的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中,電信為大股東,占股比例為73%,網易為小股東,占股比例為27%。
不過,盡管網易是小股東,但并不影響運營團隊對合資公司的決策,合資公司未來也不排除引入能對“易信”用戶規(guī)模發(fā)展有幫助的外部投資。這也意味著,中國電信將產品的運營操盤交給了丁磊。
易信有多大市場價值,現(xiàn)在還很難說。不過,長遠來看,丁磊完全可以借此推動網易郵箱、新聞、音樂、游戲等一系列業(yè)務,從產品上全線與QQ郵箱、騰訊新聞、QQ音樂、游戲等進行直接競爭,更何況如今還有了電信這個強有力的合作伙伴。
而對于電信運營商而言,此前的翼聊早已在微信面前敗下陣來。因此,盡快轉變思維觀念,轉型為互聯(lián)網信息服務商,通過共享、交換等多種方式獲得各類網絡服務資源,并尋找盈利途徑,也變得極為關鍵。
移動IM(即時通信)企業(yè)與通信運營商抱團,機會顯然還是有的。利用自身的資源和能力,他們可以做到的遠不止在移動社交中找個立足之地這么簡單。
畢竟,此前微信與聯(lián)通推出的微信沃卡,也只是流量上的合作,而且僅限廣東地域,但易信是由網易和電信成立的合資公司來共同維護,又是全國性產品,所以對行業(yè)帶來的影響可能更為深遠。
通訊應用市場崛起 “一統(tǒng)江湖”局面有望打破
反觀社交網絡,它一直處于裂變和演化中。
微信的崛起,其實只是剛剛撬開了一個全新通信市場的一角。在眾多選擇面前,用戶也很難滿足于對一款產品的長期應用。就像新浪微博早就意識到用戶的細分需求,也推出了分組功能和密友圈,但卻因為并不流暢的用戶體驗,最終沒能阻止這一人群轉投微信的懷抱。
就好比,要發(fā)各種私人圖片可以上微信朋友圈,要看各種八卦新聞可以上微博,要認識異性朋友可以用陌陌一樣,同樣,易信也可以有一個細分市場可以重點去迎合。
或許,就像丁磊所說的,“我們要感謝騰訊,他們培養(yǎng)了一種巨大的、新的用戶體驗方式,就是可以對著手機講話,以錄音的方式傳給大家,其實這種通訊方式的創(chuàng)新,沒有他們的推動,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被培養(yǎng)出來。但是一旦普及了,就存在創(chuàng)新和優(yōu)化的空間。”
重要的是,這個“天下”并不只是微信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