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“金”英——剁手族 人均16萬元 每兩天買3次
“剁手族”也許是大家聽到最多的一個族群了。這個族群的口號是“再買就剁手”,于是又有了“千手觀音”“蜘蛛俠”等稱號。從淘寶數據來看,這個族群雖然并不如“夜淘族”龐大,107.6萬的族員在十二大族群中也僅能排在第六位,但有如柏邦妮、莊雅婷等諸多名人爭當“族長”的壯舉卻是令其他族群望塵莫及。
除此之外,這個族群最令人咂舌的莫過于其族員的購買了:人均年購物額達16萬元;人均購買次數達538次,相當于每2天就要買3次東西;平均每個人購買的商品數高達2.2萬件。假設每件商品的占地面積是0.05㎡,“剁手族”族員們平均每人購買的商品就能鋪滿11個100平方米的房間。
如果你湊巧也是剁手族中的一員,并且只是剛剛達到“剁手”的標準——年購物額大于5萬且月消費次數在10次以上,那么你一定很想看看,自己拉了哪些人的后腿?答案是:海外。淘寶數據顯示,在“剁手族”中,海外族員們級別最高,人均花費高達54.8萬元,買了842次,入了16.5萬件商品。
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女性購物要比男性更瘋狂一些。但淘寶公布的數據,也許要顛覆這種想法了:男性剁起手來也是很瘋狂的,他們人均購買的商品數要比女性多一倍。如果這個已經讓你難以置信了,那接下來的內容更要令你嚇一跳。1.2萬個老年“剁手族”是所有族員里消費最高的,人均購物額超過34萬元,超過了2個青年人的購買力。出現這種情況,分析人士表示這只能說明“老年人比較舍得花錢”。

剁手族的年齡分析
最危機——囤貨族 每次購物要囤59件貨
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一旦發(fā)現自己的必需品存貨不足一個月量,他們就會發(fā)生揪心、不安、焦慮的心理反應,隨之很快表現在行為上——開始購物:購買衛(wèi)生巾的單位是箱,沐浴露的單位是升,鹽的單位必須是斤……所有東西都必須買夠一年的量才安心。這部分人,是典型的由于缺乏安全感而瘋狂購物的癥候群,他們被淘寶定義為“囤貨族”。
從淘寶公布的數據來看,囤貨族平均每購買一次必需品的商品數量為59件,最愛囤貨的內地省份是河南,平均每次囤98件貨,這或許與河南當地的網購和快遞業(yè)不夠發(fā)達有關。這一原因也導致臺灣、香港、海外等地區(qū)的囤貨族異常瘋狂,每次網購的購買量都在220件以上,尤其是臺灣地區(qū)更是高達460件。

囤貨族們平均每次囤貨的數量地區(qū)分布
在囤貨族129.6萬族員中,女性占了67%其中,又以25-34歲的青年人為最多。而老年人,似乎就屬于這個族群里面的珍貴族員了,因為他們只占了 0.83%。分析人士稱,這與年輕人壓力較大有關。此外,從城市網購級別來看,一線城市的囤貨族人數雖然最多,但人均購買量卻是低線城市的更大,五線城市的人均購買量已達107件。而這種囤貨行為,除了有危機感的因素之外,不排除也有“撿便宜”的心理。